星爷电影中的如花的图片
闲侃《芳华》 昨天终于把《芳华》看了,顺便聊几句。美国华人写的,伤痕文,可能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不符合当时时代青年主流。这部片子内容存问题。抢个楼板块迷路了。又是个没有是非的片儿。战争那块拍的什么玩意儿。最后这俩人被蹂躏得最惨,最知足,嗯,所以被压迫被蹂躏的,你们等着吃肉的吃腻了来找你们羡慕你们吧,只要你们能活到那一天,好吧。贩卖几代人集体回忆的流水账,冯小刚讲故事的能力直线下降啊,只能靠年代符号来缅怀“善良”了。50年代生人拿着免费的电影票走进影院。终于又可以像芳华年代一般不花钱看戏啦!再一次消费他们仅有的一点点可说的集体回忆,粉饰镶金边,好像所有人当年都特无辜。又磨叽又长,免费看我也不给好。两星里的一星是给旁白女主角的颜的。另外宿舍理应最好看的姑娘胡子不能刮刮么本来能提前观看非常兴奋,感觉非常失望,浪费了我两个多小时。剧情支离破碎没看到主线。导演煽情用力过猛,却一点都不感人,反而矫情了。演员表演都挺青涩的。看到magasa说年度最强还挺震惊的。要拍一段历史,必然得有历史观,情感包括道德上的暧昧/混沌完全ok(而且更难拍),但这和导演脑子里就混沌一团是两回事。控诉半途而废,怀念遮遮掩掩,哀悼言不由衷。但那个林丁丁美,像不那么地母的巩俐,狡猾版山口百惠对不起,我哭不出来,这潮水汹涌的赞美让我怀疑是自己的电影意识发生了问题还是大众审美集体的沦丧。到广州美术学院讲座,在大学城的巨幕影院里欣赏了它。“青春芳华”与“历史盲点”的光芒抵消了剧作和处理的上的一些短板,使影片《芳华》充满了感情与力量。在如此娱乐至上、虚无历史的潮流中,冯小刚导演的不懈坚持与努力格外令我钦佩!冯小刚有意无意之间探触到了社会主义遗产的深层次问题,讲述的其实是神性光芒渐渐褪去遁入世俗生活的精神历程。战争那场戏尤其接近道成肉身的神学救赎意味。质感过硬,情怀犹胜。对比原著不是那么喜欢这样的改编,变成双女主之后,故事主线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刘峰何小萍很多重场戏没有,而穗子又吃西红柿又吃冰棍儿到流连忘返。强加给女二的感情线也是纯属多余。但演员们集体不错,小刚导演艺术造诣一直落后,但叙事只要发自内心做就都还行尽管光鲜亮丽的场景、妆容和大量跟拍、旋转镜头时刻提醒,这是一部很精致考究的电影,可看起来还是感觉像三十集电视剧那么长。而且看完我都分不清楚几个女孩子谁是谁。整体感觉就像片尾韩红唱绒花,技法和架势都有了,就是少了那种味道。一个感情片就甭套战争片的近乎了敏感题材更像噱头,包装着一个中老年气味的回忆录。如果彻底变成一个回忆青春的私人叙事也可以,又或者干脆变成对特殊时代的见证与反思,冯小刚哪边都舍不得放弃,变得互相冲淡。战争空留场面,不能追究,“十年”只做背景,也无法深入,最深入动情的是开头文工团内的那部分叙事,残忍被忽略,只剩明媚本不抱希望却意外惊喜剧本依然很严歌苓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红布黑布白布的符号堆砌一代人的青春与主旋律的结合冯导这几年感觉学了很多炫技般的长镜头运用丛林枪战长镜头真的太厉害有几场戏真的想拍手叫好缺点还是过长有明显可删减的部分互赞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