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人
厚德载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人认为德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一个人有了德,立位于世间,自然就有与德相匹配的钱财、人缘、名誉、地位等等,所以贵德贱物,不必丢掉自身的根本去过度追求那些。有多大的德,就有对应的那些东西随之而来。有一家之德,养活妻儿老小几口人乃至十几口人没问题;有一乡之德,自身生活之余还能做点资助乡邻、修桥铺路等等慈善事业;有一县之德,当个县官就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钱财、人缘、名誉、地位一旦超过自身的德行,麻烦事灾祸就来了。今人则是贵货贱德,不愿意立身修德,只盯着自己想要的那些世俗世利之货。什么是“货”呢,凡是可以通过买卖,交换手法得到的东西,不论是有形和无形的都可以叫做货,用手段找资源去获取就行了。对今天的人来说,不光是衣食住行等消费是货,学历、名誉、地位、身心、婚姻、友情、人品一切都可以是货的范畴。看到有人走捷径成功了,其他人也不愿意屈居人下,都要力争上游,不管身心是否能够承受得住,这就使得现实人间陷入了无序混乱的状态了。结果呢,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实现越级上升,但都比以前活得更疲惫更劳碌了。那么“德”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呢?从文字构造上来讲,十目一心,十个人眼里看到的同一件事就相当于十件事,如果能够把这十件事给同时公平公正地处理了,让这些因为认知立场不同,正处于矛盾难解状态的、十种眼光就有十心的人,达到一心的状态,才能称之为德。也就是要把一件事背后错综复杂的物质关系理顺,令其进入完全的有序化状态。例如,古代一个大的家族内部产生矛盾了,地方上几家之间产生有牵扯纷争了,都会请求德高望重的人去从中调解。而这个人看问题比一般人更加的客观中正,因此大家都服气了,然后矛盾也就解开,纷争也就停止了,这就是“德”。当然,这种不属于功德,属于人世间的小德。凡是功德,必须对应要么肉身在现实空间,要么肉身以外修炼出的”*身”在非现实空间,有真切存在的行为表现,并且引起了具有显著辨识度的正向结果,才能形成功德。没有引起正向变动的行为,以及正向的结果,即不能称为有功德。所谓显著辨识度,好比国家有法律来对人们所做的不当行为进行辨别,在它的规定之内违反了就要收到处罚,在它的规定之外,人非圣贤,也有很多行为是不当的,但是不足以上升到对其公开昭示并给予处罚的程度。同样的,能够受到道德方面表彰的模范人物,其行为事迹也不会是人人都能够顺手为之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必然有着高于常人所能为之的某种超常属性。因此,就修行而言,所谓的积累功德,就是一位修持者,用自身具有的功力或者说修为,所做的具有超常性质的,符合大道规律的规范要求的,并且能够为大道规律看来,所辨识出的正向行为。还有一种,其实也是修行界所谓功德的另一种最主要的含义。功德首先得做功,按照一般的物理学公式,做功包含了力和位移两个要素。当然,这种公式不能直接套用到修行修炼中来,非要从物理学上进行描述功德要复杂得多,但基础性原理类似,就是得把自身所练的功力所具备的修为,通过某种作用力的形式,向外去进行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周流、交换等作用,也确实产生了对其他物质运动的干预协调效应,而且这种效应是符合规律正向要求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为得当。以此而为,最终积累起来的某种德行,就称其为功德。修行中,功与德是相互平衡相互促进的,功随德至,功到了一定阶段就该积累德方能前行。一旦不平衡,必然也会为无形的规律所削减,严重的,可能修行之路就此断绝。现实中的道理同样如此,占有的东西与具备的德不平衡了,身体问题、意外事件之类的就开始折腾起来了,破财、疾病、是非、杀身之祸等等。很朴素的道理,自己不懂得平衡,规律就会来平衡。现代物理学有个重要的熵增定律,通俗的意思就是说一个封闭系统内会越来越混乱,越来越无序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味追求现实占有而忽视德行,一味追求功力境界而轻功德,都加速了自身的混乱无序。而“德”呢,则是因正向行为,规律回馈给予的、具有逆熵效应的东西,是能够照察到的客观存在。 其中的“阴德”,指的就是通过不为人知,自然触发也不追求任何回报的德行善举,因为自然规律,获得现实空间中地阴之气反馈给行善之人的良性微观信息物质。“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德行,是每个人需要善加珍视的东西。